片刻之后,三位皇子在内侍的引导下进入乾清宫。太子朱慈烺年方十五,面容清秀,举止沉稳;定王朱慈炯十三岁,略显跳脱;永王朱慈炤年仅十岁,尚带稚气。
三人见殿内气氛凝重,父皇面色肃然,一众重臣屏息凝神,皆知必有大事,连忙恭敬行礼。
崇祯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,尤其是长子慈烺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挥退闲杂人等,只留下几位核心重臣,然后将仙师今日所言,择其要者,尤其是关于四方行者、天下新局以及皇子随行的提议,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转述了一遍。
三位皇子听得目瞪口呆,尤其是年幼的永王,眼中满是惊奇,而定王则流露出向往之色。唯有太子朱慈烺,初时震惊,随即陷入沉思,眉头微蹙,似乎在努力理解这远超他认知的信息。
“朕欲从你三人中,择一人随仙师游历四方,亲观这天下新貌,学习应变之道。”崇祯看着儿子们,缓缓问道,“你等……有何想法?”
定王朱慈炯率先开口,语气兴奋:“父皇!儿臣愿往!听说那玄鹿能召雷霆,白虎能唤冰霜,青鸾能翱翔九天,儿臣真想亲眼见识一番!”
永王朱慈炤也怯生生地道:“儿臣……儿臣也想去看看……”
崇祯不置可否,目光最终落在沉默的太子身上:“慈烺,你呢?”
朱慈烺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坚定,他先是对崇祯躬身一礼,然后沉稳开口:
“父皇,诸位大人。仙师之力,改天换地,行者四方,开拓疆土,此乃儿臣闻所未闻之变局。若此事为真,则我大明乃至整个华夏,确已身处千年未有之大转折时代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儿臣以为,皇子随行,绝非简单游历,亦非人质,实乃……实乃一次至关重要的学习与见证。
学习如何在新秩序下安民治国,见证我华夏文明如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其间或有风险,然与所能获之见识、所能立之根基相比,风险可担。”
他看向崇祯,语气恳切:“若父皇决定遣子随行,儿臣身为嫡长,储君之位关乎国本,理应由儿臣承担此责。
儿臣愿往,并非好奇神异,而是欲为我大明未来,寻一条于这新世中立足、甚至引领风骚之路。儿臣必恪守本心,勤学多思,绝不敢忘父皇教诲与祖宗托付之重!”
这一番话,条理清晰,见识不凡,既点明了随行的深层意义,又主动承担了责任,更表达了坚守本心的决心。
不仅崇祯听得动容,连周延儒、倪元璐等大臣也暗自点头。太子年纪虽轻,但这份沉稳、见识与担当,确实远超另外两位皇子。
崇祯看着长子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复杂。他何尝不知,此行对慈烺而言,既是机遇,亦是巨大的考验和风险。但正如慈烺所说,这是储君的责任。
他沉吟片刻,又问了几个问题,如
“若见洪承畴权势熏天,当如何自处?”
“若仙师理念与圣贤书有悖,当如何取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