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家人们也有这样的症状,就得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状况了。”

王和光伸手指了指自己右上角,随即右上角弹出了李若荀视频的缩小版片段。

“接下来,我们按视频的顺序,聊几个我个人觉得可以深入探讨的点。”

“第一点,幸存者内疚。”

“当李若荀醒来后,说‘我才发现,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自私……’。”

“这种对自己的强烈自责,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并幸存下来的人身上,其实并不少见。”

“感觉自己活下来是一种错误,或者对不起谁。”

“所以他会把自我救赎和帮助他人联系在一起,这也联系到了后面他说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‘弥补’,以此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。”

“第二点,关于粉丝的信。”

“李若荀说这些信是把他拽回人间的绳子。”

“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触及到了存在性焦虑的问题。”

“‘绳子’这个比喻真的非常形象,显然李若荀可能是将粉丝的情感支持,投射为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生命锚点……”

“这是一种很强的连接,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压力。”

“比如,如果未来自己不能达到粉丝的要求, 是否就丧失了存在于世的资格呢?他很可能会这么想。”

“第三点,李若荀反复提到自己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,占用了公共资源。”

“这种愧疚感,其实折射出了两个层面的冲突。”

“一方面是普遍存在的‘病耻感’,觉得生病是羞耻的,不应该麻烦别人。”

“尤其是抑郁症这种大家会觉得‘你想开点就好了啊’的精神疾病。”

“另一方面,作为公众人物,他可能感受到了更高的社会期待和道德压力。”

“所以虽然是自己生病了,甚至都有可能要‘病逝’了,被救起来之后却觉得是自己的问题。”

王和光讲这段的时候是有一种使命感在身上的。

他认真的看着镜头,觉得宿舍天花板上的光就像是给自己镀上了一层金边。

“不是的,无论要说多少遍,我都会告诉屏幕前的你,抑郁症也是一种病。”

“就好像没有人会对骨折的人说,你怎么不努力一下站起来,对吧?那么对于有明确器质性病变基础的抑郁症来说同样如此。”

“看我视频的家人们,要是你有同样的问题,不要有病耻感,去看医生,父母也不要觉得我孩子这样啊呀怎么样了都是装的,就不带孩子去看,生病了不去吃药不去看病怎么会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