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经济发展战略起草小组的周例会,正在进行。
长条形的会议桌旁,坐着政研室所有处级以上的核心干部。主任丁文华坐在主位,手里把玩着一支钢笔,神情温和地听取着各个处室的工作汇报。
气氛有些沉闷,就像窗外那阴沉的天色。
“……以上就是我们经济处上周的工作进展,总的来说,从各地市报上来的材料看,情况不容乐观,普遍存在投资后劲不足,产业升级缓慢的问题……”经济处处长是个头发稀疏的中年人,照着稿子念得有气无力。
丁文华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。他要的不是问题清单,他要的是解决方案,是思想火花。
“钱峰,你们综合处呢?”丁文华的目光转向综合处处长。
钱峰推了推眼镜,站起身来:“报告主任,我们处上周主要是在整理历史档案,为下一步的起草工作打基础。另外,也形成了一份初步的……”
他的话还没说完,就被一直沉默的副主任周源打断了。
“丁主任,我这儿有个新情况,想向您和同志们汇报一下。”周源开口了,声音不大,却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
所有人都知道,这位周副主任,是典型的学者型干部,平日里严谨寡言,如果不是极其重要的事情,他绝不会在例会上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。
丁文华放下手里的笔,饶有兴致地看向他:“哦?源同志有什么新发现?说来听听。”
坐在会议桌末尾的魏腾,端起茶杯,慢悠悠地喝了一口。他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旁空着的那个座位,嘴角逸出一丝冷笑。那个姓陈的小子,大概还在办公室里跟那堆废纸较劲吧?估计这会儿,连午饭的滋味都忘了。
小主,
“是关于‘研究精神’的。”周源的目光扫过全场,缓缓说道,“就在今天下午,我们的一位同志,在整理十年经济档案这种最基础、最枯燥的工作中,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归类,而是以一种极其敏锐的洞察力,发现了一个被我们所有人,包括省统计局的专家们,都忽略了的重要经济规律。”
他顿了顿,一字一句地抛出了那个词:“我个人,暂且称之为‘江东周期律’。”
会议室里一片寂静。
所有人都面面相觑,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。“江东周期律”?这是什么东西?听着倒挺唬人。
魏腾差点笑出声来。什么周期律,又是哪个年轻人想搞个大新闻,生造出来的噱头吧。他甚至能想象,这肯定是那个姓陈的小子,被那堆垃圾档案逼疯了,胡乱写出来的东西。
“源同志,具体说说。”丁文华的身体微微前倾,显然是被勾起了兴趣。
“简单来说,就是我省北部农业区的农产品期货价格,与南部工业区的采购经理人指数,存在一个精确到90天的负相关延迟效应。”周源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“我已经请统计局的专家用超算模型进行了验证,拟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。”
“这意味着,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北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,提前一个季度,对南方相关产业的宏观政策进行精准预调控!其战略价值,不言而喻!”
轰!
周源的话,像一颗重磅炸弹,在安静的会议室里轰然炸响。
在座的都是全省顶尖的笔杆子和智囊,他们几乎在瞬间就明白了这番话背后那石破天惊的分量。
提前一个季度!精准预调控!
这对于宏观经济的操盘手而言,无异于在牌桌上,提前看到了对手的底牌!
“这……这是真的?”经济处处长的声音都有些发颤。
丁文华的脸上,温和的笑容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严肃和振奋,他追问道:“是哪个同志发现的?材料在哪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