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江澈的反击,一个小时完美交卷!

夜色像一块缓慢濡湿的墨块,从窗外渗进来,将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染得深沉。

墙上石英钟的秒针,以一种冷酷而恒定的节奏,切割着所剩无几的时间。滴答,滴答。每一声,都像是马文才的催命符。

江澈靠在椅背上,闭着眼,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。他仿佛能听到空气中尘埃落定的声音,以及自己胸腔里平稳有力的心跳。

愤怒?屈辱?焦虑?

这些情绪上一世已经品尝得太多,多到麻木。此刻,他的内心如一口深井,不起半点波澜。马文才布下的这个局,精巧、狠辣,换做任何一个真正的二十六岁年轻人,此刻恐怕早已方寸大乱。

但在江澈眼里,这不过是一道他曾经解过无数次的、标准化的考题。

他甚至有些想笑。马文才以为自己扔过来的是一座火山,实际上,不过是一盘沙。而他,上一世玩了一辈子的沙盘推演。

三分钟后,江澈睁开眼。

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慵懒的眸子里,此刻像是点亮了两簇幽冷的火焰,锐利得能刺破纸背。

他没有急着去碰键盘,而是拿过一张A4白纸,用笔在中间画了一道竖线。左边,他写下“政府报告”,右边,写下“核查意见”。

接着,他在“政府报告”下面,迅速写下几个关键词:

“稳中有进(面子)”

“数据亮眼(核心)”

“问题挑战(避重就轻)”

“下步工作(口号)”

然后,他的笔尖移到右侧的“核查意见”下方,同样写下几个词:

“肯定成绩(政治正确)”

“指出问题(体现水平)”

“提出建议(展现价值)”

“维护大局(核心目的)”

一个清晰的框架,跃然纸上。

这是他上一世总结出的“材料拆解法”。任何一份复杂的公文,在它华丽的外衣之下,都有着赤裸的骨架。看透了骨架,再去看血肉,就不会被迷惑。

做完这一切,他才将那份蓝色文件夹里的报告抽了出来。

他的阅读方式很奇特。他没有从第一页开始看,而是直接翻到了报告的附件部分——那是一沓密密麻麻的统计数据表。

他的目光像鹰隼,掠过GDP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光鲜亮丽的“主菜”,直接钉死在了几行毫不起眼的“配菜”上。

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……”

“全社会用电量,其中工业用电量……”

“重点物流园区货物周转量……”

“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……”

“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入库额……”

这些数据,就像人体的脉搏和血压,它们不会撒谎。

江澈的笔尖在几个数字上轻轻点了点,然后又翻回到报告正文第二部分“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”,找到了那个刺眼的“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.2%”。

他的嘴角,勾起了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。

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.1%,物流周转量基本持平,税收增幅甚至没跑赢GDP名义增幅。就像一个学生,平时作业做得一塌糊涂,期末考试却突然考了全班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