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澈。
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,周国华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一个刚从乡镇调上来不到半年的秘书。把他和那个运筹帷幄、算无遗策的幕后高人联系在一起,怎么看都有些天方夜谭。
但是,当他强迫自己压下第一时间的否定,开始将江澈的种种行为串联起来时,一幅奇异的画卷,在他脑中缓缓展开。
线索一:动机与时机。江澈刚来县委办不久,自己就让他去整理书记办公室后面那间堆满旧档案的储藏室。那里面,尘封着青阳县几十年的历史,林国栋的案卷,极有可能就在其中。一个拥有【过目不忘】(周国华脑补)能力的年轻人,在整理这些故纸堆时,发现一桩陈年冤案的疑点,这在逻辑上是完全成立的。
线索二:能力与手段。江澈处理县领导行程冲突的那一手,看似只是随手一划,实则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。他能用最简单的方法,解决最复杂的问题,这与那位“匿名人士”四两拨千斤的行事风格,何其相似。
线索三:性格与伪装。这是最关键的一点。江澈给所有人的印象,都是慵懒、随性,甚至有些“不求上进”。他躲避“县委大秘”这个所有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位置,如同躲避瘟疫。一开始,周国华也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个性。但现在想来,这何尝不是一种最高明的伪装?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一个真正胸有惊雷、面如平湖的高手,恰恰最懂得“藏拙”与“守愚”。他将自己隐藏在“躺平”的表象之下,远离权力的中心和众人的视线,才能在暗中,不受干扰地布下自己的棋局。
周国华越想,心中越是惊涛骇浪。
他想起了今天上午,当他告知江澈林国栋案平反的消息时,江澈的反应。
没有震惊,没有好奇,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。他平静得就像是在听一份关于“上周全县食堂卫生检查情况”的通报。
当时周国华觉得这是城府深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哪里是城府?这分明是一个导演,在看完自己作品的影评后,那种意料之中的淡然!因为整个故事的结局,他早已了然于胸。
“嘶……”
周国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,感觉后背泛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。
他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。
他猛地睁开眼睛,目光锐利如鹰,穿透了办公室的门,仿佛能看到外面那个正坐在自己工位上,捧着一本《周易》看得津津有味的身影。
此刻,江澈正美滋滋地翻看着书页。
【危机预感】这个技能简直太神了。就在刚才,他脑子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微弱的警报声,像蚊子哼哼。他抬头一看,只见县府办的一个副主任正端着杯子朝这边走过来,看样子是想找周书记汇报工作。
江澈立刻起身,抢先一步走到门口,对那位副主任露出了一个礼貌而歉意的微笑:“陈主任,真不巧,书记刚刚才跟省里通过电话,正在思考重要问题,您看……要不您半小时后再来?”
那位陈主任一听,立刻心领神会,连连点头,转身走了。
江澈心中大乐:“完美!又成功规避了一次潜在的加班风险。系统出品,果然精品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