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浑然不知,自己这个小小的“摸鱼”举动,落在周国华眼中,又变成了另一番景象。
周国华的瞳孔微微收缩。
他看到了!他看到江澈几乎是在那位陈主任动身的一瞬间,就做出了预判和反应。整个动作行云流水,自然无比,既没有让陈主任感到被怠慢,又成功地为自己(周国华)隔绝了干扰。
这份眼力,这份决断,这份对时机的精准把握!
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猜测,那么此刻,周国华心中的天平,已经严重地向着那个“大胆的念头”倾斜了。
他拿起桌上的那份内部通报,上面是江澈起草的文字。措辞稳健,滴水不漏,既传达了上级精神,又巧妙地规避了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敏感点。这份文件,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手笔,倒像是一个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吏,写下的老成之作。
一个又一个的证据,在他的脑海里拼接起来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。
周国华终于想通了。
江澈,此子,绝非池中之物!他行事滴水不漏,办下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不居功,不自傲,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才华了,这是一种境界,一种“无欲则刚”的政治境界。
他不是不想当秘书,他是看不上小小的县委书记秘书!他的格局,他的眼光,早已超越了青阳这一隅之地。
想通了这一点,周国华非但没有感到被欺骗的愤怒,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……后怕。
激动的是,自己身边竟然藏着这样一位“国士无双”般的人物。
后怕的是,自己差一点就看走了眼,把一块绝世璞玉,当成了一块顽石。
不行,这样的人才,绝不能让他以“摸鱼”的方式,埋没在文山会海之中。
周国华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。他知道,对于这样一位高人,寻常的手段是试探不出来的,必须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,一个足以让他无法再“藏拙”的难题。
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,拨通了县委组织部部长的内线。
“老刘,你来我办公室一趟。”
挂断电话,周国华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他看着楼下那几棵在秋风中显得有些萧瑟的梧桐树,心中却是一片火热。
潜龙在渊,非猛火不可使其惊,非巨浪不可使其跃。
江澈,你这条龙,到底能潜多深?
就让我来亲自试一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