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大同之乱起上

与之相对的是,

公元1648年,满清顺治五年,十一月,

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部的领袖二楚虎尔,入侵山西大同之地,

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,以此为借口,派遣英亲王阿济格率5000满洲八旗主力大军,入驻山西大同,以帮助大同守将姜镶抵抗蒙古入侵,

同时,命英亲王阿济格暗中监视墙头草大同守将姜镶,

毕竟姜镶,最初是明朝的大同总兵。

公元1644年,当大顺朝李自成的20万大军逼近大同时,

姜镶他意识到大明剩下之军定然无法抵挡大顺李自成的大军,大明灭亡已经成定局,

故,主动率领5万大同守军投降大顺军,并迎接李自成大军入大同,

之后跟随李自成从大同东进,攻打大明朝北京的西大门居庸关,以求谋取从龙之功,封侯荫子!

然而,仅仅四个月,大顺朝李自成的20万大军,就在山海关遭遇惨败,

之后,迅速撤离北京向西撤退。

姜镶见形势不利,便再次改变立场,杀害了大顺军的将领张天琳,转而投靠了清军。

多尔衮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,认为他识时务者为俊杰,

不仅成功帮助大清剿灭了大顺朝大军,还稳定了大同和山西周边的局势。

因此,多尔衮决定继续委任姜镶驻守大同,负责当地的军事和民政事务。

然,多尔衮表面看似安抚姜镶,但实际内心之中却对姜镶驻守的大同,非常不放心,

毕竟大同,作为原大明朝九边重镇之一,不仅城防坚固,城内粮草、军械充足,还有五万战力强悍的边军,

且大同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,

其北面,为蒙古高原,

东面,为连接辽东的燕山山脉和连接河北的太行山山脉,

西边,为大清的牧马场黄河河套平原,

南部,则为吕梁山和恒山山脉,

自古就有北方锁钥之称,一旦大同出现叛乱,

那叛军快马加鞭,只要四天就能赶到满清京师北京城城下,

如此战略要地——大同,交给明朝降将谁驻守,满清朝廷都不放心,

唯有满洲八旗主力大军驻守大同,满清朝廷才能心安!

何况姜镶,此人乃是典型的小人而!

其原是明朝大同守将,见大顺李自成势大,功打大同之时,就投降了李自成,

之后见满清势大,又投降满清,

此人虽然表面忠义,实则心里从来没有忠义之心,

只看自身利益,只要利益足够大,

再次出卖满清,那就是板上钉钉之事!

如此小人,只要是正常君王,都会暗中提防和监视,

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,自然也不例外,

公元1648年,十一月底,在击退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尔后,

多尔衮并没有召回英亲王阿济格所部5000满洲八旗大军,

而是让其率领大军,继续驻防大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