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举,在大同守将姜镶眼中,摆明就是满清不信任自己,
自己率领5万大军投降满清,还为其驻守边疆四年,
不仅没有获得任何重用升迁,还如此监视自己,不信任自己,
此刻的大同守将姜镶,已然心里十分不爽,
但因儿子姜之升,还在满清京师北京作为人质,
为了自己儿子的性命着想,
故,此刻的大同守将姜镶,尽管心里不爽,但还是强行忍了!
十一月二十七,
为继续加强巩固满清对蒙古喀尔喀部的控制,
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,决定采取联姻策略,派遣英亲王阿济格为特使,前往蒙古喀尔喀部提亲。
喀尔喀蒙古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,主要分布在外蒙古及内蒙古部分地区,
其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成吉思汗后裔统治时期。 ?
15世纪末,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(达延汗)统一了东部蒙古后,
将漠南、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6个万户,分为左右两翼!
喀尔喀万户属于左翼,内部又可分为十二部。
其中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,达延汗封授其第五子阿勒楚博罗特统领;
外七部居喀尔喀河以西,封授其幼子格哷森札札赉尔为台吉。
达延汗死后,内五部逐渐南徙,后形成漠南蒙古!
公元1636年,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,归附于清朝皇太极,
满清编入蒙旗,属内札萨克蒙古(内蒙古);
而外七部的格哷森札札赉尔,仍留居故地,所部仍叫为喀尔喀,
之后辖地逐渐扩大,
至17世纪中叶,喀尔喀蒙古逐渐成为漠北地区的核心势力,
由土谢图汗部、车臣汗部、札萨克图汗部,三部组成。 ?
满清崇德三年,公元1638年,
喀尔喀蒙古三部,分别派使来盛京(今辽宁沈阳),向满清皇帝皇太极呈表称臣,献上“九白之贡”,
即每年进贡白马八匹,白骆驼一头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皇太极大喜,他正打算参照漠南蒙古旧例,于喀尔喀蒙古亦设若干旗,
不料突然病死,而未推行。
但漠北喀尔喀蒙古三部,并不甘心,于公元1640年,
漠北喀尔喀蒙古三部在与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,
即,准噶尔部、和硕特部、杜尔伯特部、土尔扈特部,
会盟于塔尔巴哈台,
双方共同缔结了《蒙古卫拉特法典》,
决定联合,一致地对抗东面的满清,
从此,漠北喀尔喀蒙古、漠西卫拉特蒙古,与满清的关系,开始趋于恶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