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段建设需要四十八小时连续作业,人员轮班,材料分批运送。重力节点的安装必须精确到厘米级,否则会影响整体平衡。这些细节都要写进执行文档。
我开始逐项补充注意事项。
突然,终端弹出一条新消息:净水舱压力值出现轻微波动,幅度0.15MPa,持续时间12秒,已自动调节恢复。
我盯着这条记录,手指停在键盘上。
这不是设备故障。压力波动的时间点,正好对应我刚才在脑内模拟重力场运行的瞬间。
又是外泄。
一次是数据记录,我可以当成巧合。两次,就是趋势了。
这意味着,我的能力在无意识状态下也开始影响现实环境。虽然目前影响极小,但随着使用频率增加,范围可能会扩大。
我删掉了原本准备发送给后勤组的常规检查请求。
这件事暂时不能让更多人知道。如果有人发现我的能力正在失控边缘,难免会引起恐慌。尤其是在当前这种敏感时期。
我转而给系统设置了新的监测规则:一旦检测到非主动释放的重力异常,立即锁定坐标并记录能量特征。
做完这些,我才继续完善施工预案。
最后一项是风险预案。我加上一条:若主控系统失联,所有重力节点将在三十秒后自动切换为最低功耗维持模式,确保结构不会突然坠落。
保存完毕,我退出编辑界面。
屏幕暗下去之前,最后看了一眼空中走廊的三维模型。它横跨断裂带,像一道连接希望的线。
我坐了很久。
窗外风声渐起,吹得铁皮屋檐发出轻微响动。远处有灯光一闪,应该是巡逻队换了岗。
我起身把终端合上,没有关机。
背包就放在椅子旁边,里面还装着实验日志的备份盘。只要这个还在,即使我倒下,别人也能接着干下去。
手搭在桌边,指尖碰到一张纸。
低头看,是刚才打印出来的一张草图。我随手画的,走廊中间加了个小型观测台,两边种了两排抗辐射植物箱。没人要求加这些,但我还是画了。
也许将来某一天,人们走在这条走廊上,不只是为了赶路。
也可能只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