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季黎的答复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两个基地之间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涟漪。
“磐石”基地的反应高效而冷酷。何翟添几乎立刻同意了江季黎的条件,一份详细的、条款苛刻的《临时战略协作协议》电子文本在十分钟内就发送了过来,内容细致到联合侦察的通讯频道、火力支援的呼叫流程、数据共享的格式和时限,甚至包括了意外遭遇时的伤亡处理和责任划分。
其专业和冷漠程度,令人叹为观止。
同时送达的,还有何翟添承诺的“诚意”:三套“磐石”最新型号的单兵外骨骼装甲(试验型,续航有限但能大幅提升负重和机动性)的设计蓝图(非实物),以及三个预设好的远程重型火箭弹发射阵地的坐标和授权码。
支援仅限于一次齐射,且需要曙光基地提供精确的目标引导。
“真是…一点亏都不吃。”
沈鸿看着那些蓝图,眼神火热,却又无奈于对方只给图纸不给实物的做法。
“足够了。”江季黎淡淡道,“有了图纸,我们有能力仿制简化版。重点是情报和那次火力支援。”
联合侦察小队迅速组建。
由陆岩担任队长,负责总体指挥和战术决策;赵小玥担任副队长和首席侦察兵;成员包括四名最精锐、经验最丰富的战士,以及两名沈鸿技术小组的成员,负责携带专用探测设备和进行现场技术分析。
“你们的任务是潜行至脉冲源区域外围,建立观察点,收集一切可能的数据:能量读数、环境样本、影像资料。除非万不得已,避免与任何敌人交火。一旦确认高价值目标或遭遇不可抗力,立即呼叫撤退,‘磐石’的火力会为你们开路。”
江季黎在小队出发前最后一次叮嘱,“记住,活着带回信息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“明白!”
小队成员齐声应道,眼神坚定。
他们配备了基地最好的武器和装备,包括刚刚根据“磐石”蓝图赶工出来的、性能缩减但堪用的外骨骼支架,以及基于苔藓能量开发的、能提供短暂光学迷彩效果的斗篷(试验品)。
载着联合小队的改装越野车悄然驶出基地大门,消失在荒芜的废墟地平线上。
所有人的心都随着他们的远去而悬起。
基地内部,脉冲护盾维持着低功率运行,能量消耗依旧是个沉重的负担。
沈鸿一边监控着护盾状态和地底回响的数据,一边争分夺秒地分析“磐石”提供的能源蓝图,试图找出快速提升基地发电效率的方法。
苏婉清则忙于另一场无声的战斗。
内部肃清后的人心惶惶需要安抚,心理疏导小组的工作艰难推进。
而更重要的是,林默的状况。
在联合小队出发后约两小时,林默再次出现了剧烈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