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。

而当“新京”的技术顾问旁敲侧击地问及规则屏蔽技术时,沈鸿更是直接抛出了一个经过简化的、关于“规则涟漪阻尼效应”的理论模型片段,其数学结构之优美、逻辑之自洽,让对方瞬间陷入沉思,不敢再深入追问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整个会谈过程中,赵小玥一直待在距离大厅不远的一处隐蔽观测点。

她的“规则视觉”全程开启,密切关注着“新京”代表团成员周围的规则波动。

她能清晰地“看”到,在沈鸿展示技术、陆岩展现军事实力时,对方几人周围的规则“薄纱”会出现短暂的、代表紧张和慎重思考的细微褶皱。

尤其是那位魏老,他周围的规则场始终笼罩着一层难以穿透的迷雾,但在江季黎提到“本地化技术手段”和沈鸿展示地质数据时,那层迷雾会出现极其短暂的扰动。

他并非无动于衷。

会谈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。

最终,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:

划定临时非军事缓冲区范围;原则同意互派不超过两人的观察使;技术交流从共享低威胁变异生物图谱开始;建立指挥官级别的紧急通讯热线。

没有欢欣鼓舞,只有基于现实力量的相互承认和谨慎合作。

送走“新京”代表团后,江季黎站在大厅的玻璃窗前,望着远去的车队扬起的尘土。

“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谨慎,也更……渴望。”她轻声道。

沈鸿走到她身边:“他们对我们展示的技术,尤其是规则相关的部分,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。那个魏庸,绝对是个深不可测的老狐狸。”

陆岩冷哼道:“协议归协议,防备不能松。我总觉得他们没这么简单。”

这时,赵小玥也从观测点返回,她脸色有些凝重:“指挥官,沈工。我注意到,在会谈中,当沈工展示我们作物的生命力时,那个魏老身上,有一丝极其微弱的、与‘规则种子’类似的‘平滑’感一闪而过,非常非常短暂,但我可以肯定。”

众人心中一凛。

“规则种子”的影响,难道已经渗透到了“新京”的高层个体?

江季黎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。

这场无声的博弈,暂时划下了一个逗号。但水面下的暗流,似乎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更深,更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