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内力,不过是力量的一种形式,是‘用’。《无相秘要》的精髓,在于‘体’,在于对‘理’的认知和运用。你如今失了内力之‘用’,恰可沉下心来,专注于‘体’与‘理’的锤炼。”
义父的话,如同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。我一直执着于失去的内力,却从未想过,那驱使内力、理解变化的“根本”,或许并未随着丹田的破碎而完全消失?
“从今日起,”义父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回,“你便跟着苏先生,他不是要钻研你的伤势,寻找调理之法吗?你便在一旁,看他如何用药,如何施针,听他讲解医理药理。”
学医?我微微一怔。
“医道,亦是探究人体奥秘、阴阳变化之理,与《无相秘要》中洞察自身、感知外物的法门,未必不能相通。”义父解释道,“况且,欲寻《青囊补天录》,先知何为‘青囊’,何为‘补天’,方能有的放矢。”
我恍然,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感受。仿佛在一片荒芜中,看到了一条蜿蜒曲折、却真实存在的小径。
“此外,”义父继续道,“关帅、杨光他们,皆是历经沙场、经验丰富之辈。他们演练兵法,分析局势,你亦可在一旁聆听、学习。武力虽失,韬略或可补之。他日若真能踏上西域之路,需要的不仅是医术,更有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。”
他看着我,目光深邃:“玥儿,记住,力量有多种形式。拳头是力量,刀剑是力量,而知识、谋略、意志,同样是力量,甚至是更持久、更可怕的力量。你要学的,是如何运用你所能掌握的一切,去达成你的目标。”
我深吸一口气,只觉得一股久违的热流在冰冷的四肢百骸中缓缓苏醒。那不是内力,而是一种名为“希望”和“方向”的东西。
“孩儿……明白了!”我郑重应道,声音虽然依旧虚弱,却没了之前的死气。
义父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、几乎难以察觉的疲惫。他为我掖了掖被角,动作轻柔。
“安心养着。路要一步一步走。”说完,他转身,青袍微拂,悄然离去,如同他来时一般。
屋内重新安静下来,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,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,也照亮了我心中那盏几乎熄灭的残灯。
酒坛被打扫干净,房间通风后,那股令人作呕的酒气终于散去。当苏文清先生端着药碗进来时,看到我主动伸出手接过药碗,虽然眉头依旧因那苦涩而紧皱,却还是一口一口,坚定地喝了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