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还有你们!”李铁指着那几个偷溜出来的中学生,“作业写完了吗就跑来?下周训练,把作业本带来!训练完我亲自检查!踢球要动脑子,读书更要动脑子!别学我当年!”

孩子们一片哀嚎,夹杂着大爷大妈善意的哄笑。

日子就在这汗水泥泞、吼声与笑声交织中滑过。李铁的“非着名足球训练营”成了老城根儿一景。周末清晨那块破草皮上,总能看到一群年龄跨度极大、动作滑稽却无比认真的人,追逐着一颗磨损的皮球。训练营的“周边”也火出了圈:印着简陋缝补痕迹和“真本事”三个毛笔字的T恤;模仿李铁吼声的“腰沉下去!”手机闹铃;“人形障碍物体验券”…… 网友们用自发的“梗”表达着对这种纯粹的热爱。

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,训练结束。夕阳把破旧的看台染成暖金色。李铁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球场上,拿着水管,慢悠悠地浇着那片被踩得有些发秃的草皮。水珠在夕阳下折射出细碎的光。

手机震动,是省体育局一位相熟的官员发来的信息:“老李,市里新规划的社区体育公园,需要一个青少年足球培训总顾问,带编制的。有兴趣聊聊吗?这次是正经搞青训。”

李铁关了水龙头,水流声戛然而止。他抬头望向远处。场边铁丝网上,不知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挂上了一件用旧床单自制的“球衣”,上面用歪歪扭扭的马克笔画着一个红色的五角星,旁边还写着两个稚嫩的大字:“铁帅”。

晚风吹过,那件简陋的“球衣”轻轻晃动着。

他低头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停片刻,最终没有回复那条信息。他弯腰捡起地上那个训练用的旧足球,粗糙的皮革摩挲着掌心。他掂了掂,嘴角勾起一丝笑意,像是在掂量一份沉甸甸的、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。

他把球轻轻抛起,然后抬脚,用一个最基础、最扎实的脚弓,稳稳地推向球门的方向。

足球划过一道低平的弧线,贴着有些干硬的草皮,精准地滚进了空无一人的球门。

网窝轻颤。

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,影子拖得很长。那件挂在铁丝网上的自制“球衣”,在风里轻轻摇晃,像一面小小的、温暖的旗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