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届领导,太难带了。
但事已至此,写,是唯一的活路。
江澈深吸一口气,关掉了那个让他心惊肉跳的论坛,重新打开一个空白文档。这一次,他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。
他不再纠结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养护技巧,而是将整个报告的框架,完全对标一份标准的、省部级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。
报告名称:《关于“鬼兰”植株(一线天)活性恢复暨浸盆疗法专项研究报告》。
摘要部分,他开篇明义:“本报告旨在探讨对濒死状态下的珍稀兰科植物‘鬼兰’,采用浸盆疗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。此法以‘固本培元、温和渗透’为核心理念,与‘激进换盆、破而后立’的休克疗法形成对比,旨在探索一条风险可控、成本可算、效果可见的植株复苏新路径。”
报告正文,他分了五个章节。
第一章【理论依据】:他旁征博引,从《兰言述略》到现代植物细胞学,论证了“浸盆法”符合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,是一种“尊重根系自主性”的科学方法。字里行间,全都是“稳定压倒一切”和“循序渐进”的政策黑话。
第二章【技术参数】:这一章,他彻底放飞了自我。他将“水质”定义为“政策环境的纯净度”,将“水温”定义为“改革推行的力度与节奏”,将“浸泡时长”定义为“政策观察期与调整期”。他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画了一张函数曲线图,分析了水温过高(改革过激)或过低(改革不力)可能导致的“根系二次休克”风险。
第三.章【操作流程】:他将流程细分为“清创准备”、“预浸适应”、“全程浸泡”、“脱水静置”四个阶段。每一个阶段,他都用兰花养护的术语,严丝合缝地对应了一项改革前的准备工作。比如,“清创”就是清除王翰这样的“坏死组织”;“预浸适应”就是改革前的小范围试点和舆论吹风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第四章【风险评估】:这一章是报告的灵魂。他用整整两千字,详细对比了“浸盆法”和“换盆法”的优劣。他没有全盘否定“换盆法”,反而承认其在特定情况下的“革命性”和“高效性”,但紧接着,他用大量数据模型(当然是瞎编的)和案例分析(当然也是瞎编的),论证了“换盆法”对“盆体”(即现有体系)的巨大冲击和不可预测的连带风险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:“换盆法”是一场豪赌,赌赢了,兰花新生;赌输了,盆毁花亡。而“浸盆法”,虽然见效慢,但它保住了“盆”,给“花”留下了最大的生机。
写到这里,江澈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在写报告了,他是在替陈森林,写一封寄往天堂的信。他在告诉那个叫许知远的偏执天才:你的朋友,你的老师,他没有忘记你,但他选择了一条更难,也更孤独的路。
【警告!警告!宿主“内卷指数”已突破临界值!大脑皮层活跃度严重超标!摸鱼精神正在遭受污染!建议宿主立刻停止撰写,观看《猫和老鼠》三集,以恢复躺平心态!】
脑海里,系统警报声尖锐刺耳。
江澈却充耳不闻,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脸上甚至带着一种自己都未曾察觉的、兴奋的红晕。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种用摸鱼技巧去解决顶级内卷难题的快感之中。
去他妈的躺平,老子今天就要卷死这盆兰花!
……
第二天,江澈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,出现在办公室。
他手里没有拿报告,只拿了一个小小的、黑色的U盘。
办公室里的气氛比昨天更诡异了。如果说昨天大家看他像在看一个屠龙勇士,那今天,大家看他的眼神,就像在看一个即将被册封为“兰贵人”的宫斗冠军。
江澈目不斜视,在所有人的注目礼中,径直走向主任办公室。